民事纠纷的调解方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2-15

  民事纠纷调解有四种方式,一般是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一般来说,调解应在诉讼前进行,调解成功后进行和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民事纠纷的调解方式是什么?


  民事纠纷的调解方式有哪些?


  根据案件需要,人民法院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进行调解。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1)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是民事纠纷的主体,对纠纷事项有充分的处分权。是否行使处分权,何时行使处分权,以及如何行使处分权,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2)调解。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习惯、道德、法律等),第三方在纠纷主体之间沟通信息,明确事实,促进纠纷主体相互理解和妥协,达成最终解决纠纷的协议。


  我国现阶段的调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西方人成为“东方经验”。此外,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之间的调解。


  (3)仲裁。所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纠纷,制作一定的法律文件,平息冲突的方法。仲裁属于民间性质。仲裁的基础是当事人的协议。也就是说,提交仲裁必须经双方同意,否则仲裁程序不能启动。通常,仲裁庭的成员也是当事人的候选人。仲裁的最大特点是快速和简单。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仲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4)诉讼。民事诉讼是普通人所说的“民事诉讼”。与人民调解、当事人自我平息、单位(或部门、社区)处理和仲裁机制相比,民事诉讼是一种典型的公共救济形式。这种公共救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特殊的法律强制性。民事诉讼也是国家处理民事纠纷最有效、最终的手段。因此,国家往往需要对诉讼的主体、程序和制度作出严格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是指环节和消除民事纠纷的方法和制度。根据不同的纠纷处理制度和方法,可以选择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如果民事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民事权益,还会影响第三方甚至社会稳定。